|
||
今天是 | 支持IPv6网络 |
翻看春华从检生涯,履历里写满了奋斗。面对钳子、扳子、螺丝刀……她觉得售货员“不是我的位置”。1997年,她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科右前旗人民检察院的招考。一脚迈进检察院的大门,初心唯有一个——不做“门外汉”,要做就做“行家里手”!牧区长大的春华,亲眼瞧见牧民们用拳头解决问题的粗野,这让她下定决心,一定要用讲道理方式代替拳头解决问题。
“行家里手”是无数个日夜中锤炼出来的。早来晚走,深入基层,工作之余修完法律本科全部专业课程,并获得了内蒙古大学法律本科文凭。控告申诉接待,一个整天与来访人员打交道的部门让她坚守了20多年。她说,自己 “始终有着一颗善感的妈妈心” “我有牧区生活的经历,更能理解他们,也更能把法律说到他们的心坎上” 。
从傲荷银(汉语意思为姑娘)到检察官额吉
岁月的芳华始终传递着司法的温度
老话说,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,可在春华的身上,亲眼看、亲耳听的很多故事都和老话相反,全是“少一事不如多一事”“群众的事无小事”。正是在这“多”“少”与“大”“小”之间,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名检察官身上的司法温度和人性关怀。
一件标的500元的债务纠纷案,巴拉格歹乡永富村的李老汉奔波了13个年头。面对这样的案件,春华心里酸酸的,“13年了,老人上访就是为了一口气。”为了解决李老汉的问题,春华一点一点地核实,调卷、走访、核实证据,事实证明老汉无理上访,可他就是紧盯不放。无数的问题,无数的要求,反复质问春华。老汉喋喋不休,看得周围人直皱眉,但她理解老人。春华反复不断地和老人聊家常,做思想工作,为老人送钱送物帮助其渡过生活难关……春华秋实,终于,李老汉感动地说,“姑娘,我早就想通了,我就是想让你多来家几趟!”骨子里的热情让农牧民感到贴心,小到情、理、法的开导、聊聊居家琐事,大到治国理政大政方针,春华与难缠的老上访户成为最好的朋友,也渐渐在科右前旗这个接触九成以上牧民的地方,从当初的小姑娘蜕变成人们口中的“检察官额吉”。
从“春华工作室”到“兴安之春检察工作室”
名字的变迁始终承载着群众的期待
2010年,科右前旗人民检察院组建了以春华名字命名的“春华工作室”。2016年承载更多功能的“兴安之春检察工作室”投入使用。春华依托工作室平台,创新推行“检察信访联络员制度”“公开答复集体访”“二元两级制”等多项工作方法,倾听、记明、告知、释法、办理之接访五步法则,对及时消化信访事项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,实现了多年零非访、零越级访的目标。春华摸索出的“六个一”工程使上访群众体会到检察机关的温暖。她保护司法救助申请人的合法利益,使符合条件的群众依法享受国家赔偿和救助,申请人获得国家赔偿、司法救助近100余万元,为被救助人生活注入了检察帮助和关爱。春华办理未成年人案件,与妇联、团委、教育局建立起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件线索移送及联席会议制度,见家长、见校长、见村主任“三见面”制度构建起助力未成年涉案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支持屏障。“兴安之春检察工作室”在春华的带领下,累计接待来访群众4000余人次,化解社会矛盾400余起,阻止群体性非正常上访及群体性事件120余件次。
岁月无声,奉献无价,20多年的芳华,限量版的青春里写满了春华对检察事业的无限忠诚,对人民群众的真诚热爱!春华,这位来自草原的基层检察官,20多年的检察生涯,带着满腔热诚,足迹遍布了科右前旗1.7万平方公里的200多个嘎查村,用女性细腻、感性的特质,用初心和坚守串联着无数来访群众的殷切期盼,把时间跑成了一条线,把尊重、理解、爱护的为民情怀和依法、担当、负责的检察使命融入到每一访、每一案中,将司法阳光洒向了检察工作覆盖的每一寸土地,让人民群众真真正正从心底深处感受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。